常德海灣智慧消防系統在萬達廣場起著關鍵作用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0-31 17:07:32點擊:1893
導讀
海灣智慧消防系統在萬達廣場起著關鍵作用
323家萬達廣場、600多座影城、幾十家酒店樂園、40多億人次客流……沒有第二家企業,像萬達一樣為這么多人、這么多物業的安全負責。萬達靠什么把安全管得住、抓得牢?一套“智慧消防”系統+一群專業盡責的“安監人員”。
紛紛報道萬達廣場的“海灣智慧消防”,還把聚光燈對準了一群“安監人員”。

他們默默無聞,肩上的擔子卻很重——
每天就有130多萬人在里面工作,
一年超40億人次在這里購物娛樂……
今天,就帶你走進萬達安監中心總控室,
看萬達是如何管好安全的。
走進安監中心總控室,迎面看見的是一個智能化的數字海洋。首先是巨大的中國地圖,萬達管理的全國所有廣場、酒店、樂園等在營業的物業一覽無余,綠色的點代表一切運轉正常,如果出現紅色則代表著某個環節出現了隱患,激活了報警。報警的細節,可以具體到某一座廣場的某個餐廳,廚房是不是有明火,開了火是不是人離開了?廣場每一條消防管道里有沒有水、水壓正不正常?每一根電纜的管線是不是完好,?每一臺消防設備是不是按時進行了檢修,重要設備是不是正常工作?所有這些,在這塊“萬達智慧消防系統”的大屏上一目了然,它是萬達廣場安監的“千里眼”和“順風耳”:全部已開業的323座萬達廣場已經設置了288萬個消防報警點位、2萬多個消防水壓及消防水泵狀態監測傳感器,所有廣場的消防系統實時監督……

“智慧”的含義在于:各地廣場可以利用智慧消防系統24小時實時處理設備異常、報警信息,智能分析判定、指導人員處置;總部可以實現每日對廣場消防控制中心人員遠程、自動查崗,對各類報警信息處置情況進行遠程監督。大數據和“物聯網”的含義在于:系統監控的不僅是火警,還有各種消防水泵和電氣設備,一旦系統發現設備異常數據,在回傳消防控制中心的同時,一條信息已經自動發給了維保及工程管理人員,提醒及時處置。位于地下N層、封閉嚴密的消防泵房里,WIFI信號哪里來?秘訣就藏在一個帶有“天線”的黑色盒子,這是消防水泵控制柜的監測裝置,也就是消防水泵的“4G電話”。

一旦發生火情,最讓人崩潰的是消防滅火系統沒水。全國萬達廣場1.9萬個閥門和消防水泵,每個都有一部“4G電話”,就是為了隨時把信號傳給海灣智慧消防系統,監測水滅火系統狀態。不僅如此,基于云平臺架構建設的這個系統,各級管理人員在辦公室、家里、酒店、機場等任何一個可以接入互聯網的地方都可以登陸,一點接入、全國監督。那時候,每個萬達廣場都是獨立的,總部對下面并不了解。“信息孤島”的后果是,廣場對于安全隱患反應較慢,這成為當時萬達總部對各地廣場安全管理的切膚之痛。當時,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提出:“消防工作不是靠死看死守,要靠信息化、要靠科學技術。”人的管理和信息化系統,對萬達來說,幾乎不費吹灰之力。這套萬達自主研發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及配套APP,第二年5月就正式上線了。但在物、設備的管理上,萬達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2012年年中,集團領導要求安監部牽頭研發出一套“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火警遠程監督系統”,而當時,物聯網在全國范圍內還僅僅是一個概念,少有應用案例。最難的是消防、電氣設備之間的信號互聯互通。當時各地萬達廣場采購的消防主機和遠程傳輸設備,來自不同的供應商,機器型號和數據接口也各不相同。而物聯網技術首先要做標識解析,通俗的理解就是“貼數字標簽”。但在這些設備上安裝了傳感器后,后臺接收到的卻是不同標準下雜亂無章的數據,就相當于收到了不同
的人說的話一樣,完全無法為遠程監督提供準確有效的信息。怎么辦?安監中心提出的方案是,對已有設備研發一套能夠翻譯“不同語言”的系統,形成統一標準語言后再上傳到遠程監督系統,新建廣場則一律按照萬達提供的新技術標準來生產,數據格式必須統一。依靠強大的執行力,萬達迅速解決了難題,這套“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火警遠程監督系統”在2013年初研發成功。

此后,遠程監督系統陸續進行了兩次升級,期間各地萬達廣場還陸續應用了消防水炮、廚房自動滅火、動火離人報警、漏電報警、感溫電纜、紅外熱成像儀、滅火彈等科技消防系統。由萬達更先
應用的廚房自動滅火系統和自主研發的動火離人報警系統,現已成為大型商業綜合體的通行
標準。從2014年火警遠程監督系統上線,經過歷時近6年的持續建設,萬達完成了消防水壓監測、水泵狀態監測、消防維保管理等系統的全面建設上線,即現在所使用的“萬達智慧消防系統”。隨著5G應用不斷成熟,萬達每年還有新的建設提升計劃。智能背后:一群“安監人員”
海灣智慧消防系統還有這樣一項要求,一旦確定有火情,150秒內必須到達現場。消防主機報警后,商管員必須就近取滅火器在150秒內趕到報警點。
為啥是150秒?時間就是生命!撲滅初起火情有個“黃金三分鐘”。

07時55分——與夜班人員交接班,查詢夜間值守期間的消防火警、監管、故障等記錄事項;
08時12分15秒——消防主機例行檢查時,4#消防主機突然發出報警信號;
08時12分30秒——確認報警信息為綜合樓三層海底撈后廚員工廚房內煙感報警;
08時12分38秒——用對講機傳呼當值的商管員進行跑點;
08時12分59秒——正在二層巡場的商管員康金良立即跑到3層海底撈附近,打開旁邊的消火栓箱,取出滅火器,跑到商戶門口;
08時14分08秒——商管員完成跑點查看,確認為后廚員工正在蒸飯,水蒸氣冒出所致,屬于誤報,遂聯系消控室值班人員進行報警點位復位。
08時15分16秒——完成復位并對報警原因進行備注。
從發出警報到跑點查看,用時113秒!
萬達遠程安全監督中心每天要隨機抽查5家廣場進行跑點測試,目的就是讓被稱為“商管員”的一線員工養成習慣性反射。“商管員”是每個萬達廣場志愿消防隊的一員,志愿消防隊員由廣場商業管理人員兼任,人數達到每個萬達廣場員工和商戶員工總數的40%以上。在119消防員到來前,他們是
批沖上去滅火的人。

“萬達從集團到各地公司均實行‘一把手安全責任制’。以商管集團為例,每年從總裁、分管副總裁、運營中心總經理、區域總經理到門店總經理及門店關鍵崗位層層簽訂《消防安全責任書》,并與人力系統聯動,關鍵崗位人員變動時立即自動推送任務,督辦新人簽訂責任書。”萬達安監中心綜合部負責人介紹說,每年的國慶節和春節期間,總部安監、工程部門全體人員每天都要去全國各地突擊檢查。當然,有些演練并不需要做給“外人”看。比如每天晚上閉店后,全國300多個廣場的“微型消防站”會悄悄啟動,每個廣場整齊擺放著專業應急裝備的小屋里,都會有9名微型消防站隊員在默默值守,他們見證過城市的無數個凌晨三點。一個歡迎被挖人的“黃埔軍校”
“做好安全管理,智慧消防是手段,大數據、物聯網是輔助,最最關鍵的還是人。”安監中心負責人表示,盡管總部只有32個人,但目前萬達各地區域公司和門店都建立了專門的安監部門,專職安監人員已達1300余人,取得一級注冊消防工程師證書的有40多人,還會定期對他們理論實操培訓考試。不僅是專職安監人員,萬達還建立了全員消防的安全培訓演練保障體系,每年區域公司還會組織兩次包括顧客在內的大型消防疏散實戰演練,都會由當地消防救援部門指導并參與演練。
企業制定標準。2019年,
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對萬達“防風險保平安迎大慶”安全專項行動做法高度認可并在全國推廣,多次邀請萬達參加應急管理部組織的先進經驗介紹和管理標準征求意見會議。2019年,萬達集團共有92個門店獲得當地消防、安監、公安等政府部門頒發的138項安全領域的榮譽、獎項。萬達廣場和萬達茂的安全質量強制性技術標準,有12項都嚴于
規范。“在安全這塊,萬達領先于行業,我們對外輸出安全管理經驗,不怕被別人學,因為這是在承擔社會責任。”安監中心負責人說。據他透露,許多同行都喜歡來萬達“挖”安監經理,“但是那些被挖去的人,又經常給我們這邊打電話,問‘萬達又發什么文件了,趕緊讓我學習一下’,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這種總部式管理制度,都是單兵作戰。我們也準備把這些老萬達人聚一下,形成一個初步的行業交流小組,共同推動行業進步。”